>>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坚定信心 战“疫"必胜 -> 图片头条
山河无恙 青春无悔
——宁夏“90后”“00后”志愿者踏着雷锋足迹书写战“疫”青春
2020-03-05 19:09:24   
2020-03-05 19:09:24    来源:宁夏新闻网

3月3日,利通区团委志愿者丁凯(右一)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对进出东方花园小区居民做好登记工作。.jpg

  利通区团委志愿者丁凯(右一)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对进出东方花园小区居民做好登记工作。

3月3日,利通区团委志愿者丁凯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对进出东方花园小区居民做好登记工作。.jpg

  利通区团委志愿者丁凯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对进出东方花园小区居民做好登记工作。

mmexport1583287082397.jpg

  任嘉玮为正丰香格里小区住户填写出入登记卡。实习生 李晓明摄

mmexport1583287086822.jpg

  任嘉玮为正丰香格里小区住户填写出入登记卡。实习生 李晓明摄

石嘴山市志愿者王玲,袁娇娇在集中隔离点登记刚测出的隔离人员体温。朱立杨摄。.jpg

  石嘴山市志愿者王玲、袁娇娇在集中隔离点登记刚测出的隔离人员健康数据。本报记者 朱立杨摄。

学雷锋 银川张博 张晓慧摄.jpg

  张博用体温枪给居民测量体温。张晓慧摄。

学雷锋白思彤给车辆消毒。.jpg

  “师傅您好,我用75度酒精给您的车内外消毒,请不要吸烟。”白司童每次给车消毒,都会对驾驶员说这句话。 (记者 剡文鑫 摄)

  半个多世纪里,每到春天,人们总会念起一个名字。

  这个名字,温暖中国,他的精神,穿越时空。

  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雷锋和学雷锋的人用行动回答着无法回避的心灵课题。

  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宁夏的“90后”“00后”志愿者踏着雷锋的足迹挺身而出,在战“疫”一线挥洒汗水,奋力书写答案。

  (一)

  3月5日12时20分,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一处集中隔离点的志愿者卧室,视频电话铃声响起。

  23岁的王玲拿起手机,是母亲拨过来的。

  熟悉地嘘寒问暖、熟悉地嘱咐叮咛,末了,母亲再一次询问:“啥时候能回家?”

  王玲嘴上说着快了快了,转头看看一起驻守隔离点18天的志愿者袁娇娇。

  “快了快了。”22岁的袁娇娇应和,劝长辈别担心。

  但实际上,就在3月1日,王玲、袁娇娇达成共识,延长了志愿服务期限,“直到集中隔离点撤销的那一天”。

  2月15日,两个姑娘到集中隔离点工作。

  搬进宿舍,王玲才告诉母亲自己参加的志愿服务需离家14天——按照防疫要求,集中隔离点主要接纳从外省回石嘴山工作的复产复工等人员,被隔离者14天后无异常情况,方可回到工作岗位。

  眼下,石嘴山市的企业开足马力复产复工,春耕春播尚未结束,王玲、袁娇娇已经服务并送走了3拨解除隔离的人员,“每天都有新人来到隔离点,一期14天的志愿服务时间根本不够。”

  “2月29日起,我妈每天从打一通视频电话变成了打两通。”王玲理解家人的担心,但她对自己的选择有恒心,对自己的医护操作有信心,“我和娇娇都觉得作为护士不能待在家里等疫情过去。”

  (二)

  记者在固原市晨光家园附近的疫情防控检查点见到固原蓝天救援队队员白司童时,他正穿着印有“志愿服务队”字样的马甲,手持喷壶给进城车辆消毒。

  1月30日,白司童在网上看到了自治区青年志愿者招募令,随即加入原州区病菌消杀青年突击队。

  那天起,一个装有25公斤消毒液的喷雾箱、一把喷雾枪,成为他的战“疫”武器。

  8时到岗,做好防护措施,背着喷雾器徒步对老旧小区、棚户区进行消毒,直到19时才回家……白司童不知疲倦地奔波在每个需要他的地方。他和伙伴们每天消杀90多栋楼、300多个单元,“一天下来,双腿发软,浑身酸疼。”

  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消杀一栋6层8个单元的住宅楼,相当攀登96层高楼。白司童和同伴负重上下,每消杀完一栋楼,衣服被汗水湿透,有人甚至曾出现脱水现象。

  2月12日,由于护目镜被雾气遮挡,加之穿着防护服行动不便,白司童一脚踩空,从2楼滚到1楼,摔成骨折。被同伴送往医院简单包扎后,他只在家里休息几日,便返回防控消杀岗位。

  疫情面前,“后方”也是“前线”。

  “请问您的姓名、楼号、出行事由、车牌号。”在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材机社区东方花园小区门口,这样的检查询问,24岁的丁凯每天要重复上百次。

  “5年的当兵经历让我时时有一种不能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感。”丁凯说,志愿服务对他而言,是履行退伍时“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小区刚开始办理出行证时,有些人不理解,难免与志愿者发生语言冲突。作为带领15名“95后”志愿者的材机社区抗疫志愿服务队队长,丁凯总是苦口婆心上前劝导:限制出行次数是为大家的健康、安全考虑……

  前不久,东方花园住户马德亮老人的女儿和孙女先后从外地回家,丁凯通知老人全家居家隔离。老人有一事相求:“降糖药和测糖试纸没有了,这两天身体不舒服。”

  丁凯二话没说,拿着清单转头骑上电动车,在3公里外的吴忠新区医院买回需要的药品,半小时内就送到老人家门口。

  (三)

  不同的城市,相同的坚守。

  春节以来,人人关注战“疫”最新动态,包括22岁的东华大学大四学生任嘉玮。

  2月2日,中卫市沙坡头区文昌镇发布了志愿者招募通知,党龄刚满一年的他坐不住了,加入了正丰香格里小区志愿者队伍。

  其实,无论是志愿服务,还是在社区开展工作,对任嘉玮而言都不陌生。

  在学校里,他经常和同学到上海市的部分中小学提供志愿服务。大二时,他被学校选派到上海市静安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锻炼。

  “多亏挂职积累了经验,让我在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活动中处理事情更周全。”任嘉玮说。

  在银川市贺兰县长城惠兰园B区的监测点上,太原工业学院大二学生张博逐一给进入小区人员测量体温,他已在这个小区坚守了1个月。

  “我10岁就开始当志愿者了。”因为父母都是从事公益事业十几年的志愿者,还差1个月才满20岁的张博比同龄人对“志愿者”有更深刻的认识。

  张博的父亲张富泉是银川学雷锋促进会的创始人,10年前,年幼的张博跟父亲去同心县捐助爱心礼包。

  “走了很远的山路,有个小弟弟拿到爱心礼包高兴地抱着我不停喊哥哥。”第一次当志愿者的经历张博记忆犹新,“那时我就想,长大也要做志愿者,给更多的人带去温暖和爱。”

  有爱的世界不孤独。连日来,学雷锋,见行动,志愿春风拂过宁夏山河。

  在银川市,“志愿红”成为全市抗疫一线的主流色,23000多名志愿者、100多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医护人员接送等服务,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电话摸排和入户走访30余万户,服务隔离人员2.5万余次。

  固原市1000多名经过岗前培训的青年志愿者闻令而动,科学有序协助社区、街道和有关部门开展各项工作,该市蓝天救援队、微光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组织及其他有防护设备的志愿者共350余人服务于疫情防控一线。

  石嘴山市组织大武口区、平罗县、惠农区的1000余名青年志愿者下沉社区、农村、企业,重点解决网格化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全力支援社区工作人员抗击疫情。

  中卫市5600余名志愿者、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纷纷加入到抗“疫”行动中来,共同撑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吴忠市先后有3.98万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并以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腿上带伤的白司童依然在消杀一线。他说:“我休息了,就会加重其他人的负担,我一定要坚持到底。”

  午饭时,丁凯给共同坚守的小伙伴群发了一条微信:“马昭和蔡天戈两位返乡大学生现因网上开课需要学习,不得不与我们说再见。我与所有材机社区志愿者,祝你们前程似锦!”

  “有时晚上回到家就快11点了,社区干部们还需要24小时值守,真的要理解他们的辛苦。”经历了刻骨铭心的防控工作,任嘉玮似乎更成熟了一些。

  在王玲、袁娇娇所服务的隔离点,清洁区通往污染区的过道上放着一块白色写字板,上面写着: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记者 房名名 朱立杨 剡文鑫 蒲利宏  张晓慧) 

【编辑】:闫文丽
【责任编辑】:孙晓村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